大腸癌,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及內視鏡科常見消化疾病介紹 

大腸癌

Date: 26 Feb posted by 蔡英楠醫師、陳溢松醫師常見消化疾病

大腸癌介紹

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率在性別上男女接近,50~60歲之間發生率最多,而國內大腸癌病人的好發年齡在四十歲以前也有一個小尖峰,20歲以下極少發生。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發表的報告指出,大腸癌佔台灣癌症發生率、死亡率第三位,且罹患人數在民國八十至九十年間增加約七成。(男性為肺癌、 肝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胃癌;女性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頸癌、胃癌)。

大腸癌主要為腺癌,發生部位以直腸(45%)及乙狀結腸(25%)為最多。大腸直腸癌之初期少有症狀,可能僅有出血或腹痛。一般病人從有症狀到手術治療時,平均已浪費了一年以上的時間。一般右側大腸管腔較大且殘渣為液體狀,其症狀主要是消化失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貧血、不適或隱痛。左側大腸管腔較窄且殘渣為固體狀,其症狀為糞便外觀沾有血絲或黏液,偶而會有較多血液隨糞便出來,大便習慣改變。直腸長了癌即有阻塞症狀,會有隨時都想大便之感,而排便時太用力,則有劇痛現象。

飲食習慣不同與大腸直腸癌有密切的關係。對於高動物蛋白、脂肪及精緻食物消耗量多的民族,統計上的調查有較高的大腸息肉、憩室、盲腸炎及大腸癌的發生率,而對於米、多纖維性蔬菜消耗量多的民族,大腸癌發生率較低,其原因纖維可能是減少大便停留在腸內時間,使糞便增加體積並稀釋膽鹽、致癌物質,並使大便酸化,減少厭氣性細茵的活動,而高脂肪、高蛋白則有引起膽汁分泌刺激腸壁。

除此之外,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病, 家族性瘜肉,癌狀家族症候群(罹患有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其家屬第一近親),罹患大腸癌死亡的機會高於一般人,家族曾患有腺癌(如肺、腸、胃、卵巢、甲狀腺、乳癌)者,高齡患者等,這些因素都和大腸癌有密切關係。

大腸直腸癌的檢查工具

大腸直腸癌所引起潰瘍常會因糞便排泄時的刺激而流血,紅血球破裂後血紅素就附在糞便中,潛血檢查便可發現,此種檢查是作為普查和初檢的最好辦法,若連續三次是陰性反應,大約八成以上沒有問題,若呈陽性反應則需進一步檢查,首先要排除痔瘡、食物等因素。

直腸癌患者一半以上可以摸到硬塊,是最簡單的檢查方法。

大腸雙重造影法能清晰發現病灶,但在準備大腸X光攝影時,要特別注意灌腸及大腸之清潔工作,以免影響鑑別診斷。

內視鏡依檢查部位的不同區分為乙狀腸鏡及大腸鏡、堅硬的直腸鏡只能伸入直腸20公分,柔軟的乙狀腸鏡可觀察到60公分,大腸鏡更能深探到盲腸的位置,幾乎所有大腸均可被檢查,是目前檢查大腸癌的黃金標準。本院又具有無痛式大腸鏡的設備和技術,對於內視鏡恐懼的病患是一大福音。而且使用內視鏡檢查時對可疑的部分取出體外,再作組織切片及細胞檢查,以判定是否為惡性腫瘤,可以作息肉切除再作切片,以確定是否有惡性變化及侵蝕至黏膜下肉層。

CEA又稱腫瘤胚胎抗原,係從大腸直腸癌細胞分離出來的蛋白,即是正常細胞所沒有的,因此它在血中濃度會隨著大腸癌的發生而昇高,臨床上,CEA用於手術後,腸癌有否再發的偵測之用,當做篩選大腸癌並不是首選方式。

另外本院還有先進的設備,可以完成虛擬大腸的檢查。所謂虛擬大腸鏡是使用多方位電腦斷層掃瞄,可以快速截取大量的人體影像數據,然後藉由高階電腦的軟硬體程式,將2D的影像形成3D的虛擬動畫,可以清楚顯示「類似內視鏡的影像」,稱為「虛擬大腸鏡」,並自動定位出病變的三度空間正確位置。

正子攝影檢查,它是藉由腫瘤細胞內的葡萄糖代謝會較正常細胞高出許多,再加上正子造影可以施行全身掃描所以使用正子造影全身檢查可以有效的偵測出轉移病灶,臨床大夫可以根據正子造影檢查的結果採取有效的治療,如此便可改善病人的存活率。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

外科手術切除一直是大多數癌症治療的主力,因為唯有能完全切除才有治癒的可能,對大腸直腸癌也是如此。

末期的大腸直腸癌病患,並不一定能接受切除手術治療,有時僅能進行症狀治療,此時手術的主要目的在於解除如腸阻塞、大量出血等併發症,減少病患的不適 。除了手術之外,尚有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

大腸直腸癌的預防

對於大腸癌的預防,要有足夠的水份,除了正餐中的湯之外,每日至少喝五至六杯水(若是您吃飯時不喝湯,則需要喝八杯水),這是解決便秘的第一重點。您也可在起床空腹時喝一杯冷水,具有刺激大腸蠕動、利便的效果。此外,多吃各類天然植物性食品,例如全穀類、乾豆類、海藻類、地下根(莖)類、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等食物,既可增加纖維攝取,又可獲得各類植物化學物質。

我們也可以用優酪乳取代一般乳製品,尤其是因為乳糖不奶症而不能喝鮮奶的人,可以喝優酪乳或吃優格,替腸內的有益菌製造有利的生長環境,同時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另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增進身體的機能,腸道的活動也會受影響,同時可以放鬆心情,有利於腸道的蠕動及腸內有益菌的生長。

適量使用寡糖,不過切記從少量(每天5公克以內)開始增加,找出適合自己的份量,以免過量發生腹瀉。

大腸直腸癌之發生與飲食及部分腸炎及家族性有關,所以應注意均衡的飲食,勿只吃高蛋白、脂肪、膽固醇類食物,要多食纖維質的疏菜、水果,其有特殊腸炎患者,必須注意早發的症狀。

為提高早期發現腸癌,50歲以上人士應每年實施糞便潛血測試一次,必要時則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或鋇劑大腸攝影檢查。遇有大便習慣改變,便中帶血、腹部不適、貧血、腹部腫塊等症狀時,要速請醫師診治,以期早期發現腸癌,接受根除手術痊癒機會大,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我們應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