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太今年63歲,尿毒症患者,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兩年前開始間斷性解出黑便,抽血時發現有明顯貧血(血紅素:5gm/dl),接受胃鏡檢查時並沒發現出血病灶,接著又做了大腸鏡檢查也是沒有結論,只好先輸血以改善貧血的不舒服,之後每次解黑便時都曾接受過胃鏡或大腸鏡檢查,只是仍無法找到出血點。在懷疑有小腸出血的診斷下,病人接受核醫腸胃道出血掃描及甚至血管攝影術,但依舊沒有結論。最後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在小腸中段發現了幾處正在出血的潰瘍(圖一左),再接著接受氣囊式小腸鏡檢查,發現相同的病灶(圖一右),以內視鏡止血術後,病患解黑便的情形大為改善。
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腸 (含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和大腸,由於內視鏡儀器和技術的進步,內視鏡檢查已經成為診斷和治療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工具。然而,小腸疾病仍是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因為它的長度約4-6公尺,且位於腸胃道的深處,一般的內視鏡並無法到達小腸,故小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仍然非常困難。傳統推進式的小腸鏡(push-type enteroscopy)是最常用來診斷小腸疾病的內視鏡,但最遠只能到達空腸的近端。近幾年來,由於檢查小腸的工具相繼問世,使我們有機會可以完整檢查整個小腸。其中最常用的是膠囊內視鏡(capsule enteroscopy)和氣囊式小腸鏡(balloon-assisted enteroscopy)。
膠囊內視鏡是以色列的葛瑞爾‧愛登(Gavriel Iddan)博士在西元1999年發明,2001年8月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認證並核准上市。它是一顆像膠囊大(約26x11毫米),前端內含攝影機、影像感應傳送器和精密電池的儀器,患者把它當做藥丸般吞入之後,在腸道內移動時它會記錄影像並傳到背負在體外的記錄器中,可記錄8小時的影像,一般而言,可記錄整個小腸的影像,收集影像完畢後,再由專家判讀影像並找出異常之處。
目前使用膠囊內視鏡並非常態檢查,它最重要的功能在於提供了傳統內視鏡無法克服的小腸部分的檢查,醫學上最常運用於鑑別診斷小腸出血原因。另外對無法解釋的慢性腹瀉、腹痛、缺鐵性貧血以及懷疑有小腸腫瘤也具有相當高的診斷價值。
膠囊內視鏡是靠腸子蠕動而移動,因此如果腸子不會蠕動時,或者腸子有阻塞時,膠囊內視鏡將會被卡在腸子的某個地方,無法完成檢查。因此這類病人就不適合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另外,因為膠囊內視鏡使用無線電波傳送影像資料到腹部外面,雖然到目前為止膠囊內視鏡還沒有發現對人體或胎兒有任何的影響,但是裝有心臟節率器的病患、以及懷有身孕的婦女,也不建議使用。
接受檢查前8-12小時要禁食一切。開始吞下膠囊內視鏡後2小時內亦不要進食,之後才可喝水,4小時後可吃清淡飲食,檢查完畢(8小時後)後可正常進食,檢查時可自由活動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因此可以在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也沒有不舒適感的情況下進行腸胃道的內視鏡檢查。膠囊內視鏡在吞入後24-72小時會隨糞便一起排出,如果沒有排出,則需照腹部X光看看是否還在腸道內。
對於偵測小腸疾病,使用膠囊內視鏡的診斷率高達71%,較傳統檢查方式(小腸放射線攝影、電腦斷層掃描、術內內視鏡檢查、血管攝影術等)只有41%的診斷率提高許多。但膠囊內視鏡目前只可用於診斷,至於發現小腸疾病後要如何處理呢?就如同我們上述的患者,由於發現的是出血的潰瘍,所以可再用雙氣囊小腸鏡來做止血,但是如果無法處理時,可能需要開刀治療。
雙氣囊小腸鏡的技術是由日本的山本博德(Hironori Yamamoto)教授於2001年提出。傳統推進式的小腸鏡只是一條200公分的內視鏡,但雙氣囊小腸鏡是由一條200公分的內視鏡和一條145公分的外套管(overtube)所組成,且兩者的前端各有一個氣球,此外尚有一個幫浦可控制氣球的充氣或洩氣並監控氣壓。它的作法類似一般的胃鏡或大腸鏡,首先要經由口或肛門插入,端看臨床上判斷病灶較接近何處而定。傳統推進式的小腸鏡在插入的過程中常會拉長小腸且使病患不舒服,因此無法到達小腸的深處。而雙氣囊小腸鏡利用兩個氣球交替充氣來撐住小腸,並將小腸慢慢套疊以縮短腸子以及簡化腸子的形狀,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內視鏡的長度並達到比傳統小腸鏡更深的地方。山本博德教授的研究指出,不論經由嘴或肛門插入,雙氣囊小腸鏡大部分都可以觀察到小腸全長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長度,如果合併兩者,有86%的病患可以做全小腸的觀察,甚至在少數病例,可以以此200公分的內視鏡經口插入一次就看完整個小腸。此外,如同一般內視鏡,小腸鏡上也附有一個管道,可經由此處放入切片夾或其他治療的器械而來治療病灶。此外,目前亦有單氣囊小腸鏡,如同雙氣囊小腸鏡一樣,單氣囊小腸鏡亦是由一條200公分的內視鏡和一條145公分的外套管所組成,但不同的是它只有外套管的前端有一個氣球,而內視鏡前端並無氣球。它的作法和雙氣囊小腸鏡一樣,只是在進行套疊以縮短小腸的過程中,以內視鏡前端可彎曲部代替雙氣囊小腸鏡內視鏡前端的氣球來撐住小腸。
適合作氣囊式小腸鏡的情況包括:由膠囊內視鏡發現的小腸病灶需要證實或治療時;小腸出血病因需要診斷及止血時;小腸腫瘤和息肉需要切除或切片時;小腸阻塞需要探查原因時;小腸病灶術前需要以染色劑做定位時;小腸異物需要移除時;小腸狹窄需要擴張術時;Roux-en-Y手術後或胃切除術後需要逆行性膽道攝影時;傳統大腸鏡無法完成之困難大腸檢查時。
氣囊式小腸鏡檢查的危險性如同一般內視鏡檢查,但氣囊式小腸鏡最大的限制為施行時間較長,約1-2小時,尤其是經口插入時,病患會不舒服,所以需要輕度的麻醉,如果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則危險性會相對增加。懷有身孕的婦女,也不建議接受此檢查。
檢查前的準備事項按插入部位分為兩種,經口插入者如同胃鏡檢查只要在接受檢查前禁食8小時即可,但經肛門插入者則要如同大腸鏡檢查須在接受檢查前喝瀉藥以清除大腸糞便。
就其併發症而言,氣囊式小腸鏡就如胃鏡或大腸鏡一樣,算是一項安全之檢查,但仍有一些併發症曾被報導過,例如出血、胰臟炎、穿孔等,仍屬極少數個案。檢查後要注意是否有出血或嚴重的腹痛情形。
接受氣囊式小腸鏡檢查最多的原因是不明原因的小腸出血,用氣囊式小腸鏡約有76%的病患可以找到出血原因,可進一步用內視鏡止血術或手術來治療。若發現息肉或腫瘤可做切片或切除,如果無法切除,亦可以染色劑做小腸病灶定位以利未來作開刀治療。
近幾年來,由於上述診斷工具的發展,小腸再也不是碰觸不到的「黑暗地帶」。膠囊內視鏡和氣囊式小腸鏡應視為互補的工具,對於不確定位置或非急性出血的小腸病灶,膠囊內視鏡是一個較不痛苦的診斷工具,但對於已知大略位置、正在出血的小腸病灶或需要治療的小腸病灶,氣囊式小腸鏡則是最佳的診斷兼治療工具。
義大醫院‧總機電話:07-615-0011‧07-952-0011 地址:82445高雄市燕巢區角宿里義大路1號
語音‧人工掛號專線:07-615-0900‧07-615-0911 週一至週五 07:30~16:30 週六 07:30~11:30
© Copyright 2014. "EDAG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