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原因、症狀及治療方式
一、尿毒症原因
引起尿毒症的原因相當複雜,主要有:
- 慢性腎絲球腎炎。
- 糖尿病。
- 間質性腎炎(如:止痛劑、抗生素等藥物所引起)。
- 高血壓性腎硬化症。
- 先天性異常(如:多囊腎)。
- 阻塞性腎病變(如:結石、腫瘤)。
- 紅斑性狼瘡腎炎。
- 反覆性腎盂腎炎(如:細菌感染)。
最後結果則造成兩側腎臟萎縮,腎功能喪失而導致尿毒症。
二、尿毒症症狀
當腎功能降到10﹪以下時就稱為「尿毒症」了,尿毒的症狀是全身性的,它主要的症狀,包括如下:
- 全身水腫、肺臟積水、呼吸困難、喘、尿量減少。
- 尿毒素升高、口腔有金屬味、尿味、皮膚癢。
- 高血鉀症、高血磷症和低鈣血症。
- 代謝性酸血症。
- 心臟衰竭、心包膜炎。
- 高血壓。
- 貧血及出血傾向、臉色蒼白、免疫機能較差。
-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便秘、腹瀉。
- 記憶力及思考能力降低、抽筋甚至昏迷等。
三、尿毒症治療方式
- 血液透析(俗稱洗腎)
通常每週洗三次,每次四小時,主要是將血液中多餘的水分及廢物排除,用以暫時代替我們的腎臟功能。此法雖不能根治慢性腎衰竭,但可改善症狀,控制疾病進行。
優點:尿毒素的清除效率高,可快速有效清除毒素和水分。
缺點:水分控制不好的患者治療過程容易降血壓,治療後也較易感到疲倦,特別是糖尿病及心臟血管機能不良者;另外需要有動靜脈廔管,如果本身血管不好,易有血管穿刺困難之問題。
- 腹膜透析

經外科手術植入腹膜透析導管,約住院10~14天,由資深護理人員教導換液技術,一般連續可攜帶腹膜透析(CAPD)為最常見的方式,患者一天平均約換液4~5次,透析液在腹腔內約停留4~8小時。這種方式飲食較自由、血壓較平穩、不需依賴醫院,不需扎針,不會流失血液,旅遊也較方便。缺點則是須每天換藥水四、五次,且有感染腹膜炎的機會,需注意無菌技術。另外若要游泳需要特別處理導管出口處,否則容易感染。
- 腎臟移植
病患能復健回歸社會。缺點則是捐贈者難尋且須要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
義大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