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為延長生命,而是再造人生

義大醫院腎臟科
  張敏育醫師

 

  面對遲疑、害怕洗腎會要「洗一輩子」而抗拒接受治療的病患,義大腎臟科張敏育醫師最常問他們的一句話是:「人體內有哪個器官壞了、失去功能了,還能活下去?」他總是耐心地向病患分析:因為腎的狀況不好,才需要透析,如果不治療,可能就沒有所謂的「一輩子」了。

成功醫療是建立醫病間的互信互動
  在義大腎臟科服務近6年的他,認為醫師的專業權威,只能有「部份時候受用」,成功醫療最重要的是建立醫病間的互信和互動,張敏育醫師說:「當病患聽 到自己要洗腎時,第一個反應多半是抗拒,身為醫師,此時有責任讓病患了解醫師是以同理心做醫療考量。唯有了解病患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恐懼,才有辦法做好醫療 溝通,讓他們好好接受治療。」
  張敏育醫師表示,從透析的方式來看,腹膜透析可以維持比較好的殘餘腎功能,有助於排除體內中的大分子尿毒,毒素清除率較佳,併發症也比較少,只要病患狀況適合,確是好的選擇。但除了和病患做好溝通,醫療人員也有責任了解病患可以得到的家庭支援有 多少,並列入整體醫療評估,再做出對病患最有利的選擇建議。

成功操作腹膜透析,良好自我照護能力是關鍵
  一般多以為「年輕腎友」比較適合做,張敏育醫師看法不同,他說,現代「老年」的定義和過去不同,年過60,很多人仍頭腦清楚,手腳靈活。是否適合選 擇做腹膜透析,年齡不會是唯一的考量,只要病患的自我照護能力夠,對治療認知清楚並願意配合,經過專業評估就可以做腹膜透析;反之,如果病患心理排斥,不 願動手操作,身邊也沒有支援,即使狀況適合,也不可以勉強選擇腹膜透析。義大醫院現有100多位腹膜透析腎友,最年長的82歲,最年輕的15歲,其中約 1/3就是所謂的「老年」人口。
  不過,他也提醒,獨居年長者比較不適合做腹膜透析,原因是臨時有狀況會無法第一時間處理,理論上會有操作風險。做好腹膜透析,衛教是很重要的工作, 張敏育醫師分析,對年長者衛教,面臨的挑戰是:聽不懂和反應慢。針對前者,需採用反覆教學的方式,而對後者,則需把操作的方式盡量條理簡單化,較容易記住。

  

  張敏育醫師喜歡腎臟科的工作,不認同外界對腎臟科「都在做洗腎」的說法,他強調,做好腹膜透析,腎友仍然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發揮個人的產能貢獻社會,接受這樣的醫療是有意義的,不是只延長生命而己。